所幸梵魚寺距离釜山市区并不远,只要搭乘地铁1号线至梵魚寺站,再搭乘90号巴士就抵达梵魚寺的入口处。只是没想到,每次到寺庙都会遇到一班热爱登山的大叔和阿珠妈们。
从梵魚寺的入口处到寺庙有一段距离,沿途还可以欣赏小桥流水,还蛮惬意的哦。路上不时有些石制文物与其简介牌,有兴趣的可以稍加了解。进入梵魚寺前必定会看到幢竿支柱和下马石。那是在1300年的岁月里从未有丝毫挪动的幢竿支柱,犹如守护神般守护者寺庙。而下马石是为了解决朝鲜后期,因官员们的贡品要求而苦恼的僧侣们而立的石像。在书院或著名的宗家经常可以看到下马石,但在寺庙里却极为少见。
美丽溪谷 vs 幢竿支柱
下马石
进入梵魚寺内部必须经过三道门:曹溪門、天王門和不二門。
曹溪門有着一柱门的作用,是一座弯下腰才能走过去的矮门,寓意要如弯曲之身拥有谦虚姿态。它使用了四根圆形长石柱和短木柱支撑,拥有朝鲜中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旧时木制建筑的重要史料。有些信众们相信只要走过曹溪門,就可以脱离俗世的烦扰。
曹溪門
天王門结合了唐朝建筑风格与新罗时期独有的建筑风格,是韩国佛教寺庙的山门,供奉着佛教的护法神——四天王像。
天王門
不二門是在佛教里“不二法門”的缩写,意指没有两个极端的修行途径或方法。它源自于佛教《維摩詰經》,是一种观察事物的道理,要超越相对、矛盾的两极看法,才能获得真理的方法。
不二門
梵魚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罗文武王时期,据《三国遗事》记载,高僧义湘大师于西元678年创建寺庙,并以此地出现的一条闪着金光的鱼为名而取做梵魚寺。传说这条鱼掉入井中,后来金井山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普濟樓
梵魚寺的山景
鐘閣
梵魚寺经历过壬辰倭乱而遭到焚毁,后来荒废了十多年,直到1602年开始重建。此后寺庙于1613年重建完成并增建法堂、寮殿及各式佛像等设施,而现存的主要建筑,如大雄殿是1713年重建后所形成的结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鐘樓
祈願小石塔
大雄殿入口的石灯采用统一新罗时代后期的样式,上下底座为对称的莲花,端庄典雅且简朴的样式就是新罗人的审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三层石塔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新罗时代遗迹而被列为韩国国宝,呈薄且平的屋顶石呈水平状,营造出安定的氛围,原封不动地传递着古新罗之美。
梵魚寺
禅院门上有只可爱的小乌龟
毘盧殿
彌勒殿
祖師殿
觀音殿
大雄殿是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主殿,构成屋檐的木材全部被削成了圆形,尽显古色古香的韵味。基坛的台阶同时采用了新罗时期的图案和朝鲜后期的样式,十分独特。大雄殿内部雄伟壮观,被指定为韩国宝物的木造释迦三尊像与佛土的天花板和图画营造出庄严的气氛,仿佛身临极乐世界。
大雄殿
大雄殿周遭尽是不同的小殿,也是值得一看的建筑文物哦。
地藏殿
韓式石墻
獨聖殿
羅漢殿
捌相殿
山靈閣
梵魚寺的另一看点就是大雄殿前庭往左下山的竹林石墙路,石墙路用石头及泥土叠起墙垣,接着覆上瓦顶,形成最具韩国特色的石墙,充分展现出韩国人的特性与美学。
竹林石墙路
秋季的梵魚寺一片红枫与银杏,美轮美奂的成就了“韩国美路百选”之一。
😘
银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