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壽宮(덕수궁)原本是成宗(朝鲜王朝第九代王)之兄月山大君与其后代的私人宅邸,但因为于1592年的壬辰倭乱导致汉阳都城的宫殿几乎全毁,才在隔年开始被作为行宫使用,并称为貞陵洞行宮。于1611年被更名为慶運宮,被作为正式王宫使用,直到昌德宮重建后又被作为行宫。直到1897年,高宗(朝鲜王朝第二十六代王)宣布大韩帝国成立时,这里正式成为大韩帝国的皇宫。
随着慶運宮持续扩建,宫内开始兴建西洋式建筑,使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在此合谐并存。1907年在日本的逼迫下,高宗让位给纯宗(朝鲜王朝第二十七代王),宫名被改为德寿宫。日据时代后,德寿宫大部分的建筑皆被拆除,同时也被迫进行公园化,失去了原本宫阙的面貌。在韩国政府持续修复德寿宫的努力下,渐渐呈现如今的样貌。
原来的慶運宮的正门是南侧的仁化門,后来因修建后东部逐渐成为城市中心,随即开凿了大安門并作了实际上的正门使用。大安門指大事平安的意思,于1906年经过维修后更名为大漢門,寓意汉阳的昌盛。
大漢門
漢城府地圖
高宗回到慶運宮后五年时间里把即阼堂做正殿使用,直到1902年新建了中和殿行阁128间和中和门、朝元门等,作为国王登基、大臣贺礼、接见外国使节等国家重要仪式的主要场地。但1904年因一次大火灾烧毁。后来于1906年重建时因时局混乱、财政困窘缩小为单层建筑。围绕中和殿的宽阔的庭院與形成朝廷的行阁在高宗驾崩后大部分被拆除,只剩下东南角的部分建筑供人们推测宫殿的旧貌。
中和殿
即阼堂在壬辰倭乱时作为宣祖(朝鲜王朝第十四代王)的临时御所,成为慶運宮的前身。从1897年至1902年间,高宗都把即阼堂当成正殿使用过。如今,即阼堂还挂有高宗亲笔写下的匾额。
即阼堂
昔御堂是德壽宮中唯一不上丹青的双层建筑,有着朴素的民居特色。仁祖(朝鲜王朝第十六代王)即位后,将慶運宮大部分殿阁归还给了原主人,只保留这两座建筑成了日后慶運宮的中心。
昔御堂
浚明堂是王处理国政的偏殿,有走廊与即阼堂相连接。现有的建筑是1904年火灾后重建的建筑。
浚明堂
枫叶
德弘殿曾是明成皇后的灵堂景孝殿所在之处,高宗时期用作王接见高级官僚和外交使节的偏殿,内部天棚安装了吊灯有着西洋的装饰风格。
德弘殿
我们来到德弘殿的这天,刚好遇上举办艺术展览,该名艺术家也在场内向我们介绍她的作品。
艺术展览
咸寧殿是高宗于1897年重返宫时建立的寝殿,于1904年大火灾中烧毁后被重建。高宗驾崩后,咸寧殿被用作高宗的殡殿及灵堂。咸寧殿后侧修筑了台阶式庭院,有石器砌的惟贤门和雕饰精美的烟囱。
咸寧殿
😊
靜觀軒位于咸寧殿后面,代替传统宫殿后院亭子功能的建筑。它用人造石罗马柱围成内部空间,外侧东南西三个方向上西洋风格的铸铁柱子围成了阳台,但本来以石材为主的西洋式柱子都是用木材制成的。柱子上端还雕饰着青龙和黄龙、蝙蝠、花瓶等韩国传统纹饰。据说高宗在此喝着咖啡与外交使节举行宴会。
靜觀軒
在慶運宮修建西洋式建筑物是大韩帝国近代化政策的一环。石造殿是从1900年到1910年建立的西洋式石造建筑,用作高宗的寝殿兼偏殿。它采用了西洋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建筑正面和东西两侧设置的阳台也是一大建筑特点。一楼为侍从居住的房间和附属设施,可从石头台阶上到二楼的接见室和待客室。三楼为王和皇后居住的寝室和多用途房间。高宗驾崩后,石造殿一度成为日本绘画美术馆。
于1938年西侧建立了别馆后,更名为李王家美术馆。光复后的1946年至1947年年间,石造殿还曾作为第一、二次美苏共同委员会的举办地。
石造殿
😃
石造殿別馆
石造殿后侧有惇德殿,一棟西洋风格的建筑,纯宗于1907年在此即位。但于1922年皇宫解体并在美国大使馆和德寿宫之间开辟道路时被拆除。
惇德殿
离开德壽宮时,大漢門站着两名守卫,看来刚结束守门换岗仪式啊,又错过了。
大漢門
大漢門旁的贞洞路有韩国最美小路之美誉,以韩国独有的石墙路与秋季的枫红以及金黄银杏,实在太漂亮啦。
韩国最美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