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8, 2020

《活着》28/09/2020

犹如大海捞针般地在书堆里眼花缭乱地找着,这也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寻觅,并且寻觅了半个北马的一本书《活着》。皇天不负苦心人啊,终于到手啦,可是苦了我俩了!至于为什么这么坚持要得到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内容来自真实事件。

于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发生了轰动全球的首宗校园枪杀案,Marc Lepine闯进Ecole Polytechnique无情地随机杀戮十四名女学生,随后吞抢自尽。Marc的母亲Monique Lepine也被视为犯人一般的对待着,这本书概述了她的心路历程。感觉有点像《我们与恶的距离》,同样探讨凶手家属在事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不同的是,这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Aftermath 活着》

面对社会与媒体铺天盖地的谩骂,Monique选择封闭自己,长达十年不敢看报章杂志,深怕看到相关的消息。这也是Monique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避免掉入忧郁沮丧的深渊。然而,儿子的验尸报告出炉,法医询问心理专家的意见,认为Marc患有严重的人格扭曲,情绪过度反应,甚至会想象暴力情境来安抚内心的无助和无力感,才会犯下滔天大罪。

Monique还有个女儿Nadia Yacina Gharbi,事发后的一个月母女俩逃离到瑞士的一个朋友家,想借此远离尘嚣,纾解压力。不料回到加拿大后,继续她的工作岗位时,压力与歧视随即而来。由于身为凶手的家属,政府根本不会提供任何心理治疗的辅助,所有费用需自行承担。最后,只能靠自己的能力抚平伤口。无奈,事与愿违,母女俩依旧被亲人的罪行束缚着,成为内心罪恶感的俘虏,永世不得超生。

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导致Marc铸成大错的,应该是源自于原生家庭的家暴。面对父亲时常施暴、父母的离异,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免患有情绪创伤,开始对如父亲一般的中年男子产生惧怕。加上七十年代对孩童心理的认知甚少,更别说及时治疗。或许,那已经是初期的精神病症状吧?


《Aftermath 活着》

Marc自小功课很好,乐意帮忙做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反之,妹妹Nadia非常叛逆,甚至染上毒瘾,在青少年之家呆了四年。Monique认为女儿曾患有行为缺陷和注意力缺失症,也因为毒品的影响而令其身心极不稳定,找不回生命的平衡点。后来因为哥哥的杀人案件,二十二岁的Nadia深怕周遭的人会把她和哥哥联想在一起,毅然休学来逃避舆论。后来,工作与感情的不顺遂,再度把Nadia推向毒品的怀抱里。最后更因吸毒过量,离开人世了。

七年间痛失一双儿女的Monique,放弃工作,把自己藏起来,与外界彻底隔绝,还一度患上忧郁症。即使后来回到医院的工作岗位上,面对重症病人的离世、高层的自缢,都让她陷入孤绝的深渊。幸运的是,她遇见两个改变人生的家庭医生Danielle Leblanc和社工Gilles Leblanc。

无可否认,五、六十年代的男女地位尚未平等,加上宗教的熏陶,女人时刻被教诲得服从男人。这也导致Monique百般忍受婚姻的不美满,种下祸根。悖离信仰后的她经历了堕胎、离婚、滥交等放荡行为,让年幼的孩子觉得女性不值得尊重,堕入极端的世界,伤害自己与别人。

2006年9月13日,道森大学发生枪击案,凶手Kimveer Gill也自尽了。面对道森惨案,Monique觉得是时候走出阴霾,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经历与广大群众分享,借此预防惨案再度发生。没想到Pierre Lemay夫妇因此联络上Monique,想与她见面,并给她一个拥抱。



宽恕是唯一能让人前进的动力。

不恨,能进一步展现我们的爱和关怀,给那些受折磨的人。


案件发生的十八年后,Monique找上Marc的朋友,才得知儿子一向来情绪管理不佳,除了自卑、不善交际、多疑、反社会和大男人主义以外,还对女性有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许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妹妹不时的冷言嘲讽,只要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把罪名归咎于女性。

书里的内容不时提及Monique早年的生活回忆,踏出痛苦,试图探究儿子儿时与生前的怪异行为。这是作为凶手母亲对于事件的愧疚与自责,以及勇于到案发现场,逐一了解实情的勇气。以前每每看到不幸的案件,我们常把一切残暴行为归咎于父母的疏忽,任意批判他们的教养问题。无奈,我们又怎能不计任何缘由而轻易地总结呢?事情的根源真的能如此轻率吗?



拉丁文「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

健康的心灵必须住在健康的身体里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